高效且有效的作文教學法
高效且有效的作文教學法
李丹
作文,是決定學生高考語文成績的重要杠桿,它的高低,主宰了學生能否撬開心中夢想大學的大門。但是,我們都知道要想打造出高分考場作文,絕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它更多的取決于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作文能力。也許,這也是很多老師經(jīng)常對它“視而不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文不會講,不敢講,沒時間講,講了也是做無用功…….這是我聽到許多新老師關(guān)于作文教學最多的抱怨。那么,作文教學是否真的是無效教學呢?我覺得還是取決于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
為什么不將作文貫穿于我們的教學始終呢,讓它變得既高效且有效呢?
進入必修三的三單元,一批優(yōu)秀的古代議論文就擺在我們面前,我們?yōu)楹尾怀浞掷闷饋砟??許多老師側(cè)重于講解其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句式,反復聽寫、默寫,期望學生的古文水平能有提高。誠然,這的確也是教學重點,但是我認為重中之重還是從中學習古代議論文的論證結(jié)構(gòu)和論證方法,縱橫捭闔的氣勢。
《寡人之于國也》是“亞圣”孟子勸說梁惠王實行仁政的一篇對話體議論文。孟子機智而巧妙地給梁惠王成功“挖坑”,讓他掉進了自己的陷阱說服他實行仁政。學生們聽的拍手稱快,直呼孟子智慧。 一陣哈哈哈,嘻嘻嘻過去了,我問他們,你們想不想向孟子學習,以后在每場“吵架”中都取勝呢?他們當然回答想了。
我告訴他們,其實孟子就是個“吵架高手”,但是有理不在聲高,而在于“吵架”的技巧,就好比你們寫議論文一樣,你要做到的就是,擺出論點,進行論證,最后結(jié)論。并且讓閱卷老師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論點,并且給你打出高分。
孟子巧勝于他的語言氣勢,更勝在他的語言技巧。他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論證點醒了夢中人梁惠王,也點醒了我們這些在作文學習上迷茫的學子。
議論文重在說理,喻巧而理至,理至而文勝。美學家朱光潛曾說,“說理文要寫好,也還是要動一點感情,要用一點形象思維?!痹谧h論文中使用比喻論證,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假如老師讓你們談談你對語文的看法,你會如何表達?
學生們開始各抒己見,我說,那如果用比喻來說說呢?他們就開始低下頭沉默,我說不要為難,其實特別簡單,例如:
語文是濃茶,愈品味道愈悠長。語文是美酒,愈品香味愈純正。語文需要品味,需要細細咀嚼,這樣語文之味才濃郁、悠遠。
學習語文,來不得半點急躁,像饑者一口吞下一個饅頭、渴者一口喝下大杯冷水一樣學習語文,語文就失去了她的美,就會變得淡而無味。學習語文就是要品味語文,就像品味濃茶、品味美酒那樣。
品味語文,就是品味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時時有生活。
在我的引領(lǐng)下,他們也開始積極尋找跟語文相似的喻體,進行比喻的表述。
你看,這是不是就是比喻的魅力?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接著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小作文:請運用比喻論證寫一個論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文段,250字左右。
作業(yè)收上來以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出乎我的意料。截取幾個修改后的片段:
一個人不應該認為個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擔改造社會的責任。(提出觀點)社會好比一個人的身體,而我們每個人就好比它的一個細胞,只有每個細胞都發(fā)揮了作用,整個身體才會健康,生命才會存在。(建立比喻)一個人比之社會是小的,但一個人的作用卻是不能忽視的;個人力量是小的,但個人的精神卻往往能在社會中折射出奪目的光彩。廣大的人民群眾、工人、農(nóng)民、戰(zhàn)士……也許歷史上并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更沒有記下他們的功勛,但他們貢獻了全部的光和熱,在社會上折射出奪目的光彩。(分析說理)
一個人不應該認為個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擔改造社會的責任。(提出觀點)正如無數(shù)顆無名的小星才聚成了浩瀚燦爛的星空,沒有他們,夜空將是何等暗淡。(建立比喻)我們每個人就是社會的一顆無名小星,如果大家都心存?zhèn)€人力量太小的思想,而不愿奉獻光熱,我們偉大的祖國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呢?(分析說理)
【解析】將“社會”和“個人”分別比喻成“星空”和“無名的小星”,進行論證說理,生動形象。
在上這課之前,我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因為學生們基礎(chǔ)不好,作文能力也不強,但是,結(jié)果卻出人意料,所以,寫出來,也算是自己的教學反思吧。
習主席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我渴求自己能成為這樣的老師。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正像那海邊沙灘上的貝殼,經(jīng)歷了痛徹心扉的砥礪才能化為一顆耀眼的珍珠。作文教學亦是如此,必會經(jīng)歷許多挫折,失敗。而將它貫穿于我們教學的始終, 則是目前我認為最高效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在作文教學這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上我們都能砥礪前行,揚帆起航。
撰文:李丹
圖片:鄒濤
審核:劉旭
上傳:鄒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