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說明文,絕不是現(xiàn)象的羅列,二常常是以現(xiàn)象為先導,深入到事物本質(zhì)的探求,對其內(nèi)在的奧秘進行精辟的解剖和科學的說明。”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時,既要使學生認知某種事物和理解某一事理;更應讓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和寫作說明文的技巧。做到基礎知識落實與分析、寫作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
一、把握文體特點,梳理專業(yè)術語。
在開展說明文教學之前,跟學生講解說明文閱讀的“術語”尤為必要,這不僅能為學生分析理解說明文打下良好基礎,也能為他們開展說明文寫作做好準備。學生務必初步掌握的專業(yè)術語應該包括以下幾類:說明文的類別(事物說明文、事例說明文),說明的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列圖表、作詮釋、引資料、作詮釋、摹狀貌等),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結構(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其中“分說”又表現(xiàn)為并列、主次、先后、詳略、正反等),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平實、生動、準確、限制語的使用)。
二、明確訓練角度,教學逐層深入。
余映潮先生認為,說明文訓練分為基礎訓練和深層閱讀寫作訓練兩個層次。在初步了解了說明文的專業(yè)術語之后,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強化認知?;A訓練的內(nèi)容可以包括: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準確判斷說明文的類別;找出全文或文段的中心句、關鍵句;分析全文或段落的說明順序、結構特點;對全文或文段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對說明對象的特點進行總結;判斷文中的說明方法。
三、讀寫相結合,綜合能力提升
在熟練地掌握了說明文的閱讀方法以后,應該將讀與寫結合起來,設計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多角度地培養(yǎng)的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學習《故宮博物院》的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文章很多文段都是兩個層次的特點,讓同學們分析課文。再比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一篇層次特別清晰的說明文,在說明花兒紅的原因時,作者在看似分散的段落里用了互相照應的關聯(lián)詞語,使文章渾然一體。
同學們可在老師的幫助下提煉出這些關聯(lián)詞:首先……還需要……還有……最后……然后,試著用這些關聯(lián)詞寫一段說明性的文字。
撰文:李友輝 楊佳順
圖片:無
審核:丁勁松
上傳:楊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