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fsn0z"></b>
    2. 五四運動

      發(fā)布時間:2022-12-02 閱讀:19682 文章來源:教導處

      【知識點】

      一、五四運動

      1、背景

      1) 社會: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機嚴重。

      2) 政治: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階級矛盾尖銳。

      3) 經(jīng)濟: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無產(chǎn)階級的壯大。

      4) 思想:新文化運動喚起了民眾的覺悟,做了思想準備。

      5) 導火索: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2、過程

      1) 前期(1919.5.4-6.3):中心——北京;主體——學生;口號。

      2) 后期(1919.6初開始):中心——上海;主體——工人階級(高潮)

      3、成果:初步勝利,如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是中國第一次拒絕在帝國主義國家制訂的合約上簽字。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親日賣國賊的職務。

      4、性質(zhì):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5、 意義

      1)從政治角度: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zhuǎn)變。

             無產(chǎn)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附: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qū)別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相同點

      面臨的社會性質(zh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任務(反帝反封建都)、都屬于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范疇

      不同點

      領導階級

      資產(chǎn)階級

      無產(chǎn)階級

      指導思想

      啟蒙思想、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

      革命結(jié)果

      有成功的一面。但革命任務沒有徹底完,社會性質(zhì)沒有改變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為社會主義階段做了準備

      革命前途

      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

      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國家

      與群眾關(guān)系

      沒有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沒有充分發(fā)動人民群眾

      提出徹底的土地綱領,解決了土地問題,廣泛發(fā)動群眾

      革命性質(zhì)

      屬于世界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屬于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2)從思想角度:是新文化運動的延續(xù),進一步宣傳了民主、科學,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jié)合;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3)從社會角度:婦女社會地位提高、政治地位變化等,促進社會進步。

      4)從民族意識角度:推動民族意識的普遍覺醒,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增強,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傳播了“五四精神”。

      附:五四精神

      ①基本內(nèi)涵:精神內(nèi)核是愛國主義。五四精神蘊含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五四精神體現(xiàn)了追求真理而勇敢解放的精神;五四精神是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先進的思想意識相結(jié)合的精神。

      ②五四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A.展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B.激勵無數(shù)進步青年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為國家興盛、民族富強而努力奮斗。

      6、五四運動彰顯的新的時代潮流

      與辛亥革命相比,五四運動有哪些不同?

      1)領導階級:無產(chǎn)階級

      2)任務:更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

      3)性質(zhì):新民主主義革命

      4)基礎:廣泛的群眾基礎

      5)精神:民族意識普遍覺醒

       

      【高考考向】

      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影響

      主要考查方法:提取信息、知識轉(zhuǎn)移、論從史出

      考查形式:選擇題

      【高考真題】

      1.(2022.全國乙卷.29)據(jù)某位學者回憶,“‘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舊分別事物”,中國古來已有的一概稱為舊,古來未有或來自外國的一概稱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別的準繩……對于古今、中外能夠排好恰當?shù)年P(guān)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這一轉(zhuǎn)變反映出 (  )

      A.東西方文化論爭由此引發(fā)

      B.傳統(tǒng)儒學思想開始受到批判

      C.全盤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

      【解析】答案D。根據(jù)材料,可知“‘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舊分別事物”,后來“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說明當時人們判斷新舊事物的方法發(fā)生了變化。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社會主義思想傳播的影響,故屬于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故選D項;東西方文化論爭始于新文化運動前期,排除A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已經(jīng)否定傳統(tǒng)儒學思想,排除B項;“全盤西化的思想”是錯誤的,但它并沒有因為五四運動而徹底消除,排除C項。

      2.2019·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國各界聯(lián)合會在上海成立,發(fā)表宣言:“數(shù)月以來,國內(nèi)之群眾運動,風起云涌,雖受種種壓迫,而前仆后繼,不少顧卻;大義當前,絕不退讓……全國各地,知合群自救為萬不可緩之圖?!边@說明,當時參加聯(lián)合會的各界團體(  )

      A.對社會改造道路認識趨于一致       B.愛國覺悟得到提高

      C.反思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的弊端       D.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解析】答案B。根據(jù)材料“前仆后繼,不少顧卻;大義當前,絕不退....全國各地,知合群自救為萬不可緩之圖”可以看出,群眾以民族大義為重,團結(jié)抗敵,愛國覺悟得到,B項符合題意;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對社會改造存在著改良和革命兩種主流觀點,A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未涉及反思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的弊端,C項排除;馬克思主義強調(diào)的是暴力革命,與材料無關(guān),D項排除。

      3. 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9)五四運動后,出現(xiàn)了社會主義是否合適中國國情的爭論,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fā)展實業(yè);還有人主張“采用勞農(nóng)主義的直接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論(  )

       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

       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D.消除了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對峙中探索出來的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quán)的道路,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這場爭論圍繞社會主義是否合適中國國情展開,歐美社會制度不是討論的中心問題,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認清歐美社會制度,故B項錯誤;這場爭論有利于人們認清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進而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通過這場爭論知識分子達成了共識,而且材料中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方式,故D項錯誤。

       

      建議變式練習

      1、五四運動之前,鼓吹新文化的報刊僅有《新青年》及發(fā)行才數(shù)月的《每周評論》、《新潮》、《國民》等。五四運動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間,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達四百種左右,大都為大學、專門學校及中等學校學生所創(chuàng)辦。

      這說明(   )

      A.五四運動的目標是文化啟蒙

      B.五四運動是愛國救亡運動

      C.五四運動促進了新文化傳播

      D.五四運動有廣泛群眾基礎

      解析】答案:C。根據(jù)題干材料關(guān)鍵信息“五四運動之前,僅有”、“五四運動之后,多達四百種左右”等,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項是對題干材料內(nèi)容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實;B項明顯不符合史實;D項,題干內(nèi)容無從體現(xiàn)。進一步可知,C項客觀,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所以答案選C。

      2、歷史學家陳旭麓指出:“新民主主義思想和理論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接續(xù)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未競的事業(yè),又以無產(chǎn)階級的領導取代資產(chǎn)階級的領導,表現(xiàn)了新舊革命的嬗變,同時,它賦予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民主革命以社會主義的未來前途?!鄙鲜霾牧媳砻餍屡f民主革命的關(guān)系是(   )

      A.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目標基本一致

      B.新舊民主革命的任務基本相同,無產(chǎn)階級完成資產(chǎn)階級未竟的任務

      C.新舊民主革命雖性質(zhì)不同,但卻前后相繼

      D.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無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合作共同承擔了革命的領導階級的任務

       

      解析答案:B。根據(jù)題干信息并結(jié)合所學可知,材料一方面是在強調(diào)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目標是基本一致的,另一方面是強調(diào)正是由于無產(chǎn)階級的領導取代資產(chǎn)階級的領導才了新舊革命的嬗變,強調(diào)無產(chǎn)階級完成資產(chǎn)階級所未完成的革命任務,故B項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未來前途是社會主義,排除A項;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均是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革命,排除C項;新民主主義革命以無產(chǎn)階級為領導階級,排除D項。故選:B。

      3、“五四”以前,中國的先進分子是以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取代封建專制主義;“五四”以后,中國的先進分子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并將共產(chǎn)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表明五四運動(   )

      A.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 B.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發(fā)展

      C.使中國進人了“現(xiàn)代社會” D.找到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

       

      解析答案:B。題目材料以對比的形式,展示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的先進分子”進行的民主革命指導思想的差異,說明五四運動對民主革命發(fā)展的進步意義,故B項正確。A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故而不選;C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選;D項表述與材料所述時間明顯不符,故而不選。

      4、據(jù)統(tǒng)計,6月3日以后,五四運動已波及全國20多個省的100多個城市,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工人階級、工商業(yè)者等幾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被卷入五四運動的浪潮,這說明五四運動(   )

      A.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B.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是反帝反封建的運動 D.促進了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解析答案:A。根據(jù)材料“五四運動已波及全國20多個省的100多個城市,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工人階級、工商業(yè)者等幾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被卷入”等信息可知五四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A項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反帝反封建”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項;甲午中日戰(zhàn)爭促進了民族意識的開始覺醒,排除D項。故選:A。

       



      撰文:王麗

      圖片:無

      審核:丁勁松

      上傳:楊佳順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教育園區(qū)教育南路6號
      電話:0816-8073777(招生處)8073813(辦公室)

      中國·四川·綿陽

      學校微信二維碼

      官網(wǎng)手機二維碼

      抖音二維碼

      Copyright ? 2020 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 版權(quán)所有 蜀ICP備15008809號
      成都網(wǎng)站建設:今網(wǎng)科技
      97在线看视频福利,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诱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无码一区
        1. <b id="fsn0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