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教學反思及總結
近日,我有幸地以《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為課題參加了南山實驗學?!罢n堂大比武”校內賽課活動。從緊張地抽簽、認真地備課、反復地磨課,到最后的賽課角逐,整個參賽過程真的受益匪淺。
基于階段性的教學進度,確立以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為參賽課題。鉆研教材并查閱各種參考資料,備學情、備教法,充分想象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景。為了促進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做到PPT精心設計,導學案條理清晰,力求循序漸進,深入淺出,重點突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師生課堂雙向溝通交流,使教學內容具體形象、生動有趣,設計了標志重捕法模擬實驗。在磨課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課堂導入,體態(tài)語言,習題精選和板書設計等,只有認真扎實的備好課,精心準備,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本節(jié)課通過建構種群特征的概念模型,總結出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chuàng)設標志重捕法的模擬實驗,建立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密度的數學模型,注重學生在情景中體驗、實驗、活動,鼓勵學生分析估算值與實際值發(fā)生偏差的原因,把學生的思路引向更高層次,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大膽求索的精神。通過比較法,讓學生感悟四種調查種群密度方法的適用對象及其特點,當堂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適時適當小結為學生提供頓悟情景。
在參加賽課的活動中,首先讓我更加意識到用心鉆研教材,方能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多方面地思考重難點突破方法及策略。其次讓我意識到教學設計反復實踐與修改的重要性,初次磨課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導學案內容的編排做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每一次的精煉,重點和目標越來越明確,教學思路越來越清晰,保證了最后賽課過程的流暢性。然后在課堂上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更多的探討機會和更多表達他們想法的活動,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精心設計每一次的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非常感謝學校為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鍛煉自己、展示風采的平臺,提升了我們的教學業(yè)務水平。青春厚愛奔跑者,時光不負追夢人,我是一名奔跑在教育路上的追夢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雖一路艱辛,但也一路收獲。
撰文:陳德銀
圖片:教科室
審核:劉旭
上傳:鄒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