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種。一是對平時的課后復習,通??梢灾匾闹R點為中心進行。
二是隨著學習的推進,歸類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的復習方法。宏觀的歸類可以形成基本線索。如《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上冊)大體可歸為“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革命與改革”“工運與共運”“殖民與反殖民”四個專題,進而形成一條主線索和三條副線索。微觀的歸類則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識集中起來,便于識記。如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文獻、關鍵性戰(zhàn)役等等。
歸類還可以表現(xiàn)為抓住一些小專題進行復習。在文綜考試的背景下,這種歸類方法似乎變得更為重要了。小專題復習當然意味著要把有關知識系統(tǒng)化、專題化。以中國古代文化為例,它可以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社會科學可再分為思想、教育、文學、史學、藝術等小專題,自然科學也可再分為農(nóng)、醫(yī)、天、算、工程等小專題。應該強調指出,小專題復習的注意重心不應放在知識點的歸類、梳理和識記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識點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上,放在對這些歷史現(xiàn)象的探究上。要學會以小見大,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理解這些歷史現(xiàn)象。以中國古代的教育為例,如果對私學、書院的興衰尋找線索并不能算錯,但終究只是一些細小知識的堆積,意義并不大;而如果能夠揭示蘊藏其后的經(jīng)濟、政治根源,進而理解“教育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xiàn)象,它的興衰受制
于社會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社會的發(fā)展”,那么才實現(xiàn)了對這一歷史現(xiàn)象進行探討的價值。
第三種方法是編制各類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識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種方法難度最大,但對發(fā)展思維能力、對于應試卻是極其有效的,這就是比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視比較,這是因為比較能力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應用能力。那么,怎樣進行比較?首先當然要掌握與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較的方法,這就要依靠平時的訓練。比較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人物、事件、歷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進行比較。比較時需注意三點:首先是明確思維方向,求同還是求異,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本質性的異同點找出來。其次是確定比較點,也就是劃分一些領域進行比較,如可以是兩個不同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領域,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的原因、過程、結果等,當然還可以是兩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特點、影響等。
溫故而知新,做好復習等于成功了一半。
撰文:楊佳順
圖片:無
審核:丁勁松
上傳:楊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