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fsn0z"></b>
    2. 文言斷句

      發(fā)布時間:2022-09-26 閱讀:16021 文章來源:教導(dǎo)處

      【知識點】

      文言斷句技巧

      1. 根據(jù)“曰”“云”“言”等對話詞語斷句。

      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jīng)常用“曰”“云”“言”等字,這為正確斷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們很容易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nèi)容。

      2. 根據(jù)常用虛詞斷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特別多,虛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和語氣,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biāo)志。

      在學(xué)習(xí)中熟悉各類常見虛詞的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于斷句:

      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guān)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當(dāng)然,在抓虛詞標(biāo)志斷句時,也要注意靈活性,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詞,詞性變了?!耙病?,用在句中舒緩語氣,可點斷,也可不點斷。

      3. 根據(jù)特殊句式斷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xí)慣句式,如:“何……之有”;“如……何”; “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為”;“無乃……乎;“可得……歟”;“得無……乎”等,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

      記住文言文習(xí)慣上較為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然則”等。

      4. 根據(jù)詞性詞義以及語法結(jié)構(gòu)斷句。

      古人不知道語法結(jié)構(gòu),只是憑著模糊的語感去斷句。我們可以利用語法知識,對文言文的句子進(jìn)行語法分析,根據(jù)語法分析確定該如何斷句。文章中有些詞語是屬上還是屬下,有時難以斷定,而當(dāng)運用語法知識劃分主、謂、賓時,則容易解決。

      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主語和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dāng),謂語大多數(shù)是由動詞充當(dāng),而謂語又是構(gòu)成句子的核心,我們只要抓住謂語動詞,根據(jù)動詞位置及和前后詞語關(guān)系,進(jìn)行推斷,就能提高斷句準(zhǔn)確率。

      另外,文言文語序和現(xiàn)代文語序基本相同,即主語在前,謂語、賓語在后,修飾語一般在中心詞前。如掌握了文言語序規(guī)律,就會為準(zhǔn)確標(biāo)點文言文奠定基礎(chǔ)。

      5. 根據(jù)排比對偶與反復(fù)等修辭斷句。

      古人寫文章,十分講究對仗工整,講究對應(yīng),講究互相照應(yīng),好用對偶句、排比句、反復(fù)句,這也為我們正確斷句提供了條件。我們利用這一特點進(jìn)行斷句,斷開一處,接著便可斷開幾處。

      古文中兩個相同詞語連用,如果不屬于形容詞、名詞的重疊形式,一般來說,它們分屬兩句話,應(yīng)當(dāng)從中間斷開。

      6.還要注意有時古代的特殊稱謂,專用詞語不要斷開。

      【高考考向】

      主要考查文言文理解和正確斷句

      主要思想方法:理解、對比分析、文言詞性搭配語境分析

      考查形式:選擇題、屬于中低檔題型

      斷句要綜合文意和語法,尤其是古漢語的語法,要結(jié)合句子成分,句式結(jié)構(gòu),固定句式等內(nèi)容斷句,要根據(jù)語法分析,確定詞語在句中充當(dāng)?shù)某煞诌M(jìn)行斷句,還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確定省略的成分,據(jù)此判斷應(yīng)該如何斷句。

      【高考真題】

      1.(2022?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答案】C

      【解析】

      句意:現(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歃血結(jié)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

      “魏歃盟于秦”是狀語后置句,“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D;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斷句,“此……也”是判斷句的標(biāo)志,中間不可斷開,“之所以”是固定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C。

      2.(2022?新高考I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吳漢,字子顏,南陽人。韓鴻為使者,使持節(jié),徇河北,人為言:“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span>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dá)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北發(fā)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

      (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dá)/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B.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dá)/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C.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dá)/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D.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dá)/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吳漢為人樸實、厚道,說話缺少有文采,匆忙時(常常)不能表達(dá)自己的真實意圖。鄧禹和諸位將領(lǐng)多次舉薦吳漢,多次被皇上召見,這以后吳漢工作辛勤努力不離開衙署,光武帝也因為他是南陽人,逐漸與他親近。

      “質(zhì)厚少文”是對吳漢的評價,后面斷開;“造次”是“不能以辭語自達(dá)”的狀語,不能分開,排除AD;

      “上”是指光武帝劉秀,是“亦以其南陽人”的主語,不能分開,排除B。

      故選C。

      【學(xué)生學(xué)情分析】

      文言文基礎(chǔ)比較差的學(xué)生,此題得分率偏低。掌握不好斷句的基本規(guī)則。

      【建議變式練習(xí)】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后數(shù)日,薨。太宗親臨慟哭,贈司空,曰文貞。太宗親為制碑文,復(fù)自書於石。太宗后常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因泣下久之。乃詔曰:“昔惟魏征,每顯予過。自其逝也,雖過莫彰。朕豈獨有非于往時,而皆是于茲日?所以虛己外求披迷內(nèi)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責(zé)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選自吳兢《貞觀政要·任賢第三》,有刪改)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所以虛己/外求披迷/內(nèi)省言而不用/聯(lián)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責(zé)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B.所以虛己外求/披迷內(nèi)省/言而不用/聯(lián)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責(zé)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C.所以虛己/外求披迷/內(nèi)省言而不用/聯(lián)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責(zé)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D.所以虛己外求/披迷內(nèi)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責(zé)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我再次虛心征求意見,以便清醒頭腦進(jìn)行反省。你們直言勸諫了而我不采用,我愿承擔(dān)責(zé)任;我需要采納忠言而大家又不說,這個責(zé)任誰來承擔(dān)?從今以后,大家都得竭盡忠誠。我如有對或不對的言行,你們要直言勸諫不要保留隱瞞。

      “虛己外求”“披迷內(nèi)省”句子結(jié)構(gòu)對仗,各自斷開,排除AC;

      “言而不用”和“用而不言”是對照的兩種情況,應(yīng)各自斷開,排除AC;

      “自斯已后”是時間狀語,單獨斷開,排除B。

      故選D。

      參考譯文:

      文本一:

      過了幾天,魏征去世。太宗親自到他的靈柩前痛哭,追封他為司空,賜謚號文貞。太宗親自給他撰寫碑文,還親筆書寫在石碑上。太宗后來常對身邊的大臣們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歷史做鏡子,可以知道歷代興衰更替;用人做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常保有這三面鏡子,用來防止自己犯過錯。如今魏征去世,就失掉一面鏡子了!”因而哭了很久。于是下詔說:“過去只有魏征,經(jīng)常指責(zé)我的過錯。自從他去世后,我雖有過錯也沒有人敢公開指出。難道我只在過去有錯誤,而今天全是正確的嗎?所以我再次虛心征求意見,以便清醒頭腦進(jìn)行反省。你們直言勸諫了而我不采用,我愿承擔(dān)責(zé)任;我需要采納忠言而大家又不說,這個責(zé)任誰來承擔(dān)?從今以后,大家都得竭盡忠誠。我如有對或不對的言行,你們要直言勸諫不要保留隱瞞?!?/span>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yán)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何謂弱也!”憮然始有懼色。秦兵逼淝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fù),不亦善乎?”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比谝嘁詾槿?,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fù)止。謝玄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xí)円共桓蚁⒉菪新端拗匾责噧鏊勒呤财甙?/span>謝安得驛書,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床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蛦栔?,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nèi),過戶限,不覺屐齒之折。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淝水之戰(zhàn)》)

      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xí)円共桓蚁?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xí)円共桓蚁?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什七八/

      【答案】B

      【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秦兵大敗,自己互相踐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敗逃的秦兵聽到風(fēng)聲和鶴叫聲,都以為是東晉的追兵即將感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軍,露水中睡覺,加上挨餓受凍,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且至”是“晉兵”的謂語,“晉兵且至”整個作“以為”的賓語,應(yīng)在“且至”后斷開,排除AD;

      “重”意思是“加上”,修飾“以饑凍”,緊密相連,不能斷開,排除C。

      故選B。

      參考譯文:

      秦王符堅與陽平公符融等上壽陽城眺望他們,發(fā)現(xiàn)晉兵布陣嚴(yán)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都以為是晉兵,回頭看符融說:“這也是強敵,怎么說弱小呢?”惆悵失意開始有恐懼的神色。前秦軍隊緊靠淝水而擺開陣勢,晉軍不能渡河。謝玄派遣使臣對平陽公苻融說:“如果移動陣勢稍微后退一點兒,讓晉國軍隊得以渡河,以此來決定勝負(fù),不也很好嗎?”苻堅說:“只是率領(lǐng)軍隊稍微后退,讓他們渡過一半,我們以精銳騎兵逼迫上去殺死他們,沒有不勝利的?!避奕谝舱J(rèn)為可以這樣,于是指揮軍隊讓他們撤退。前秦軍隊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謝玄等人率領(lǐng)軍隊渡過淝水進(jìn)擊前秦軍。符融騎馬在陣地上飛跑巡視,想統(tǒng)帥約束那些退卻的士兵,戰(zhàn)馬倒了,被晉兵所殺,前秦軍隊于是潰敗。謝玄等人乘勝追擊。秦兵大敗,自己互相踐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敗逃的秦兵聽到風(fēng)聲和鶴叫聲,都以為是東晉的追兵即將趕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軍,露水中睡覺,加上挨餓受凍,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謝安得到戰(zhàn)報,知道秦兵已經(jīng)戰(zhàn)敗,當(dāng)時正與客人下圍棋,把驛書收疊起來放在床上,毫無欣喜之色,照舊下棋??腿藛査?,他慢慢地回答說:“孩子們已經(jīng)打敗了敵軍?!苯Y(jié)束后,返回屋內(nèi),過門檻時,木屐底上的齒被門檻碰斷也沒覺察到。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魏征,字玄成,鉅鹿曲城人也。征少孤貧,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yè),出家為道士。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大業(yè)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以應(yīng)李密召征使典書記密每見寶藏之疏未嘗不稱善既聞?wù)魉鶠殄崾拐僦?/span>。征進(jìn)十策以干密,雖奇之而不能用。

      (選自《舊唐書·卷七十一》,中華書局,有刪節(jié))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大業(yè)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以應(yīng)/李密召征使典/書記密每見寶藏之疏/未嘗不稱善/既聞?wù)鳎鶠?遽使召之/

      B.大業(yè)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以應(yīng)李密/召征使典書記/密每見寶藏之/疏未嘗不稱善/既聞?wù)魉鶠?遽使召之/

      C.大業(yè)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以應(yīng)/李密召征使典/書記密每見寶藏之/疏未嘗不稱善/既聞?wù)魉鶠?遽使召之/

      D.大業(yè)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以應(yīng)李密/召征使典書記/密每見寶藏之疏/未嘗不稱善/既聞?wù)?,所?遽使召之/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大業(yè)末年,武陽郡郡丞元寶藏起兵響應(yīng)李密,召請魏征掌管文書。李密每次見到元寶藏送來的文書,總稱贊寫得好,后來聽說是魏征寫的,就立即派人把他召來。

      “應(yīng)”的賓語為“李密”,所以應(yīng)在“密”后面斷開,排除AC。

      “寶藏”是“疏”的定語,所以應(yīng)在“疏”后面斷開,排除B。

      故選D。

      參考譯文:

      魏征字玄成,鉅鹿曲城人。魏征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窮困失意卻有遠(yuǎn)大志向,不從事謀生的職業(yè),出家當(dāng)了道士。他喜愛讀書,能融會貫通,見天下越來越亂,特別留意先秦縱橫家的學(xué)說。大業(yè)末年,武陽郡郡丞元寶藏起兵響應(yīng)李密,召請魏征掌管文書。李密每次見到元寶藏送來的文書,總稱贊寫得好,后來聽說是魏征寫的,就立即派人把他召來。魏征進(jìn)獻(xiàn)了十條計策給李密,李密雖然認(rèn)為奇特卻沒有采納。

       



      撰文:張漢霄

      圖片:無

      審核:丁勁松

      上傳:楊佳順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教育園區(qū)教育南路6號
      電話:0816-8073777(招生處)8073813(辦公室)

      中國·四川·綿陽

      學(xué)校微信二維碼

      官網(wǎng)手機二維碼

      抖音二維碼

      Copyright ? 2020 綿陽南山中學(xué)實驗學(xué)校 版權(quán)所有 蜀ICP備15008809號
      成都網(wǎng)站建設(shè):今網(wǎng)科技
      97在线看视频福利,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诱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无码一区
        1. <b id="fsn0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