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fsn0z"></b>
    2. 智慧治班 實干敬業(yè)

      發(fā)布時間:2020-12-15 閱讀:16199 文章來源: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

      新學期,因新冠病毒肆虐,開學時間晚。又逢文理分科,新班組建,班級事務繁多。班級作為一個團隊,抓好組建初期的工作事關班級班風學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團隊后續(xù)發(fā)展影響深遠。

      本學期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準備工作。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證明,首因效應在印象形成過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學期正式開學的前幾天,開始準備一些開學第一天學生報到及入學教育所需的資料。精心設計一份全面又詳細的調查問卷(注意給學生保密),包括學生的姓名、性別、聯(lián)系電話、QQ或微信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個人興趣特長、曾擔任何班干部、家庭成員情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與期待、個人對班級發(fā)展的期待,個人理想與奮斗目標等。準備一封“見面信”,提前將自己對學生的喜愛與期待通過書信的形式盡情展現(xiàn)出來,在學生報到時作為“見面禮”發(fā)給每一位同學。親手為每一位同學書寫一塊姓名牌,在報到當天的第一次見面會上發(fā)給同學們,一塊塊像領導人座位牌一樣的姓名牌粘貼在課桌上,有利于師生之間盡快熟悉。準備一場特別的“開場白”,第一次師生見面,班主任往往需要向學生介紹本人情況、介紹自己的帶班理念與對新班級的規(guī)劃與期待等,如何做一次讓學生耳目一新、激發(fā)同學們新學段激情的開場白,都是我們要結合本班學生情況而提前謀劃的。提前拿到分班名單,通過多種途徑盡早熟悉本班學生的情況,可以在新班組建初期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第二,常規(guī)教育。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斯金納提出了強化理論。在開學前幾周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對學生的常規(guī)行為進行強化。常規(guī)教育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大多數班級基本上都要按照“宣講—實施—強化—基本實施—個別強化—全員養(yǎng)成”這樣的過程。利用入學教育時機,將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規(guī)則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適當提醒學生違反規(guī)則可能會產生的后果,之后絕大多數學生應該能夠遵守規(guī)則。但未來一周甚至一個月,還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常規(guī)養(yǎng)成情況,進行個別督促與強化,最終全員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級運行基本步入正軌。

      第三,組建與培訓臨時班委。遲毓凱老師在《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中告誡大家:在磨合階段,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出合適的班級工作。新班組建之初,同學們之間彼此不熟悉不便于開展班干部的競選工作。在組織學生報名以及收集調查問卷時,可以先物色一些人選,提前進行適當鼓勵。既可以由學生自薦班干部,也可以由班主任根據調查問卷上的信息臨時指定班干部。待學生之間彼此熟悉,班干部試用一段時間之后,再開展班委干部競選活動。組建好了臨時班委,還需要對它們進行較全面系統(tǒng)的培訓,主要設置哪些班委干部,各自的職責是什么,如何有效履職等等都是需要培訓的內容。

      第四,嚴字當頭,嚴而有愛。新班組建初期,同學們對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充滿了好奇與觀望之心,可塑性也較強。因此,對于學校與班級的各項管理規(guī)則一定要堅決執(zhí)行,嚴字當頭,抓好多個“第一次”,第一次上課出勤、第一次上課狀態(tài)、第一次課間操、第一次交作業(yè)、第一次教室清潔衛(wèi)生等。同時,對于新學段的孩子而言,又有可能會有諸多不適應等等,班主任要多走進教室、走近學生,觀察學生的身心情況,對學生進行適時恰當的關愛與引導。

      第五,樹目標,激動力。每一個新學段,對孩子們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無論他們的基礎水平如何,這都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好機會。在開學第一周的主題班會上,班級可以開展圍繞“樹目標,激動力”這一主題的班會活動,使同學們在新學段樹立新目標,迎接嶄新的人生旅程。在主題班會活動上可以發(fā)揮名人效應的功能,請已經畢業(yè)的學長學姐們做經驗交流,可以分享名人傳記,激發(fā)學生樹立目標,寫下心愿卡等。

      第六,發(fā)揮德育引領功能。管理制度規(guī)范行為,德育引領凈化思想。新學期,本校推進了德育引領活動,主要包括規(guī)范教室建設、規(guī)范寢室建設、勵志誓詞誦讀活動、新聞引領活動,午間歌唱等。在新班組建初期,要充分開展好學校的這些活動,鼓舞士氣,振奮人心。

      團隊組建初期的工作雖然千頭萬緒,但往往是常規(guī)管理先行,文化建設逐漸浸潤。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努力,班級常規(guī)工作走上正軌,班風正、學風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逐漸養(yǎng)成,班級學習成績逐漸提升。

       



      撰文:陳永琴

      圖片:政教處

      審核:趙福生

      上傳:許彬超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教育園區(qū)教育南路6號
      電話:0816-8073777(招生處)8073813(辦公室)

      中國·四川·綿陽

      學校微信二維碼

      官網手機二維碼

      抖音二維碼

      Copyright ? 2020 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 版權所有 蜀ICP備15008809號
      成都網站建設:今網科技
      97在线看视频福利,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诱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无码一区
        1. <b id="fsn0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