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燃童年的那把火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古往今來,先人的經(jīng)驗很是精準地預示了人的成長軌跡。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童年的性格、習慣將是他們往后生活的縮影。幼時膽小怯懦,長大后少有悍勇無畏,少時善弄是非,成人后也難守正直純良??梢娙说囊簧校岸暧卸嗝粗匾?。
然而從出生到成人,能夠影響這一過程的因素多到不可勝數(shù),家庭、環(huán)境、社會,種種,如果孩童是白紙,這些則是每日每夜、每分每秒都在向其中滲透的顏料。這些最初的顏料,一旦真正接觸到白紙,哪怕以后用其他的顏色覆蓋于上,它雖看似消失,卻早已滲入紙里,無法分離。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因為少年時期三觀沒有成熟,而幼齡的孩子甚至沒有三觀。這決定了他們首先接觸到的東西會以更深刻的姿態(tài)印在心里。而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只是模仿和學習,這種學習不會經(jīng)過篩選,因為還沒有產(chǎn)生相應的標準。而他們最早學會的那些東西,將成為他們?nèi)蘸筮M行其它思考的基礎(chǔ),以及的“標準”。
“先入為主”大概可以恰當?shù)亟忉屵@一點:如果別人用一句話告訴你,某個人品行敗壞,而你接受了這個說法,那么將來若要改變你對這個人的看法,或許需要三句話甚至更多。
孩子是最易被環(huán)境同化的一個群體。當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溫暖和善意的環(huán)境里,當一個人遇到困難,另外每個人都樂于伸出援手,孩子也會變得陽光、善良,因為在他看來,這就是世界該有的樣子;同樣,倘若他生活的地方,人人自私自利,那么他也極容易成為那樣的人。所以,這是教育存在的意義。
在成長的初期,教育來自父母、長輩,這種教育是最關(guān)鍵也最涉及本質(zhì)的。甚至,這個階段不能成為教育,它更多是一種通過朝夕相處而完成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瓷先?,似乎沒有向孩子正面?zhèn)魇谌魏螙|西,但是孩子的身心每一天都在被塑造。事實上,教育的內(nèi)涵要比我所能想到的廣博得多,對這方面的研究從沒有少過。上面提到的,童年作為多數(shù)人成長的縮影,而同時也有少數(shù)人,他們的幼時經(jīng)歷并無絲毫值得羨慕之處甚至可以稱作凄慘,然而他們依然在成人以后綻放了自己的光。他們擺脫了曾經(jīng)令人枯萎的力量,從深淵里走了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找到了那束指引自己的光,成為了自己的引路人。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育是個很廣泛的概念。童年時,這個詞集中在“育”上,父母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撫養(yǎng)。多數(shù)人,也許最終都能夠點燃心中的那把火,但父母可以提前或延后這個時間。幸運的人,得到過恰當?shù)年P(guān)心和愛護,他便早早地行走在光明中;悲慘的人,不曾有人為他舉起明燈,甚至有的父母,無心或是有意,親手將已經(jīng)燃起的微弱火光熄滅,他們的孩子不得不無助地度過長久的黑暗。
直到他們學會獨自尋找光明。暴力,冷漠,嘲諷,這些經(jīng)歷對年少的精神的影響,則是以另一種方式,它們像是在身上剜出的血淋淋的傷口,愈合之后留下的是黑色的疤痕。孩子即便有朝一日,得以溯夢追光,這些疤痕也會隨著他們的每一步踏出,隱隱作痛?;叵胛业耐?,的確有一些不愉快的記憶,然而在我看來,那些都不足以被稱作創(chuàng)傷,我現(xiàn)在也不能確定它們對我如今究竟有哪些消極的影響,或許是在以一種我并不了解的機制生效。至少,在成長的過程里,我很早就能自己思考事情的原因和本質(zhì),這種能力也幫助我逐漸尋找、過濾出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如此,我無疑是比較幸運的。
無論一個人以何種姿態(tài)行走紅塵,他若不堪回憶童年,便是在用一生的跋涉治愈自己,直到能夠坦然回首的那一天;當一個人樂意回憶童年,這意味著,身后若是花香,身前哪怕荊棘遍布,亦是坦途。
撰文:于曉雄
圖片:無
審核:丁勁松
上傳:夏選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