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永遠在路上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習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是一個人進步的搖籃,一個人變得強大的內(nèi)在動力。活到老,學到老才是一個人最好的姿態(tài)。一個越是熱愛學習的人,越容易感覺到知識的淺薄,越有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越有進步的空間,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人類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學習的迫切感越來越強。唯有學習才能不斷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人的一生要學的東西很多,理論需要學,實踐也要學,自然的、人文的、社會的、文學的、哲學的、專業(yè)的也要學。有時間時可以多學一點,沒時間可以去適當了解一下,但一定要對自己的專業(yè)有所研究,有所深入,因為那才是生存的根本。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學習可以是靜態(tài)的,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最好的方法是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方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如果條件不允許外出,在家一樣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通過書本、網(wǎng)絡、聽書等方式。唯有知識的豐富,才會讓你感覺到行走的趣味。否則,你可能只是終究一個郵差。古人云:十年寒窗苦。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不容易;堅持學,更不容易。不過,一旦當你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習慣時,你便不會覺得苦,相反時刻會感受到其中的妙處。就像有人喜歡讀書一樣,可以食無肉,但不可以一日無書讀,這是一種境界,一種能力。
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力的水,用力地擠一擠還是有的?!蓖粨魧W習可以滿足一時的需要,解決不了長遠的問題。真正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要經(jīng)常學。學習取決于自己,與別人無關。一個不愿意學習的人,就是時間再多,他寧愿荒廢,也不會去學習,自然也不會進步。一個想學習、愿意學習的人總會克服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創(chuàng)造出機會來學習,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西漢時的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貧困,沒有蠟燭照明,于是想出“鑿壁借光”的事來,最終成了大學問家;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zhì)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至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拔嵘硪灿醒模矡o涯?!?/span>
學習,永遠在路上。當你把學習當成你最好的老師時,假以時日,你定會遇到一個更加出色的自己,人生更有趣、快樂。
撰文:夏選沫 于曉雄
圖片:無
審核:胡平
上傳:夏選沫